CBA 联赛薪资改革:顶薪下调,助力年轻球员成长
CBA 联赛计划下调国内球员顶薪,同时放宽青年球员准入资格,以优化薪资结构,加速人才成长。

CBA 联赛薪资结构重大调整:国内球员顶薪拟下调至 400 万元
2025 年 2 月 9 日,CBA 联赛竞赛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,20 支球队负责人就联赛未来改革方向达成重要共识。会议重点围绕优化球员薪资结构、调整外援政策及青年球员培养等议题展开讨论,其中“国内球员顶薪下调至 400 万元”与“未满 18 岁球员准入资格”两项改革引发广泛关注。
顶薪下调至 400 万,优化薪资结构
根据会议决议,CBA 计划自新赛季起对国内球员薪资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。核心方向为“提升赢球与名次奖金占比,适当降低固定顶薪额度”。具体措施包括:针对新赛季前签订合同的球员,国内顶薪球员最高年薪将由现行的 600 万元(税前)下调至 400 万元(税前)。这一调整旨在平衡球队薪资支出压力,鼓励俱乐部通过绩效奖金激发球员竞技状态,同时为年轻球员留出更多成长空间。
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调整仅针对未来新签约球员,现有顶薪合同球员薪资不受影响。多位业内人士分析,此举将推动 CBA 联赛进一步向市场化、合理化方向发展,避免俱乐部因高额固定薪资陷入运营困境。
青年球员政策放宽,加速人才成长
除薪资改革外,会议还通过了青年球员准入资格调整方案。自 2025-2026 赛季起,未满 18 周岁的球员可注册参加 CBA 联赛,但需满足“曾代表中国参加 U16、U17、U18 或 U19 亚青赛、世青赛”的条件。该政策旨在打破年龄壁垒,为具备国际赛事经验的潜力新星提供更早进入职业联赛的机会,从而加速其成长进程。
CBA 竞赛委员会指出,限制条件可有效避免低水平年轻球员过早进入职业赛场,同时确保选拔标准的公平性。这一改革被认为是对近年来中国男篮国际竞争力下滑的针对性回应,通过强化青训与国际接轨,为本土人才储备注入活力。
改革仍需履行程序,后续进程引关注
尽管 20 支球队负责人已就上述改革达成初步共识,但最终落地仍需通过两项关键程序:其一,在 2025 年 CBA 全明星周末期间召开的股东会议上进行投票表决;其二,获得体育主管部门的正式批复。
业内人士透露,薪资结构调整可能面临部分顶薪球员经纪团队的阻力,而年轻球员政策则被普遍看好。若两项改革顺利通过,将成为 CBA 自 2020 年工资帽制度实施以来最具突破性的制度调整。
随着中国男篮备战 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周期开启,CBA 联赛此番主动求变,既是对国家队人才输送机制的优化尝试,也为职业联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