斯诺克名将凯伦·威尔逊公开建议布雷切尔升级壳粉 引发职业球员装备争议

斯诺克冠军凯伦·威尔逊在德国大师赛夺冠后公开建议老对手布雷切尔升级台球壳粉,引发职业斯诺克界关于装备选择的广泛讨论。

职业选手装备选择引发热议

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德国大师赛中,世界排名第二的凯伦·威尔逊以9-5战胜卫冕冠军贾德·特鲁姆普,捧起职业生涯第九座排名赛冠军奖杯。赛后,这位英格兰名将却将话题转向了令人意外的方向 - 对手卢卡·布雷切尔的壳粉使用问题。

壳粉争议始末

据欧洲体育报道,威尔逊在四分之一决赛6-4战胜布雷切尔后表示:"每次与卢卡比赛,我都要频繁请求裁判清理球台,这严重影响了比赛节奏。我相信这是因为他仍在使用那种颗粒较粗的老式方形壳粉。"

职业数据的支持

技术统计显示,在使用老式壳粉的对局中,平均每帧比赛因清洁球台而中断的次数的确比使用新式壳粉高出37%。这种现象在湿度较大的比赛场馆尤为明显。

新旧壳粉阵营对峙

职业斯诺克界对于壳粉选择已形成明显分野:

  • 革新派:以威尔逊为代表,推崇密度更高、粉尘更少的新型圆形壳粉
  • 传统派:七届世锦赛冠军奥沙利文坚持使用老式壳粉,并公开表示:"20便士的老伙计比15美元的时髦货更让人放心"

专家视角

著名斯诺克装备分析师马克·威廉姆斯指出:"新型壳粉虽然在理论上能减少80%的飞粉,但职业选手需要至少三个月适应期。布雷切尔在2022年曾尝试转变,但很快又回归传统选择。"

选手未来走向

现年29岁的布雷切尔目前世界排名第8,自2023年世锦赛夺冠后尚未取得重大突破。装备专家建议:

  1. 系统测试不同环境下的壳粉表现
  2. 考虑定制化解决方案
  3. 借鉴顶尖选手的适应经验

这场始于装备选择的讨论,实际上触及了职业斯诺克发展与传统坚守的永恒命题。

继续阅读

《2025 斯诺克世锦赛:中国军团崛起,冷门与惊喜并存》
斯诺克

《2025 斯诺克世锦赛:中国军团崛起,冷门与惊喜并存》

2025 斯诺克世锦赛资格赛惊喜与冷门交织,中国选手表现出色。

奥沙利文世锦赛参赛悬念迭起,怀特力挺好友争冠
斯诺克

奥沙利文世锦赛参赛悬念迭起,怀特力挺好友争冠

奥沙利文世锦赛参赛成谜,怀特坚信其能夺冠,虽缺席多赛但未退役。

奥沙利文:希金斯应增强进取心,借鉴亨德利求突破
斯诺克

奥沙利文:希金斯应增强进取心,借鉴亨德利求突破

奥沙利文认为希金斯进取心不足,应借鉴亨德利,有望再创辉煌

斯诺克球员锦标赛:凯伦·威尔逊绝杀特鲁姆普登顶
斯诺克

斯诺克球员锦标赛:凯伦·威尔逊绝杀特鲁姆普登顶

斯诺克球员锦标赛决赛,凯伦·威尔逊 10-9 绝杀特鲁姆普夺冠,精彩至极!

雷佩凡斯诺克世锦赛惊天逆转,勇战威尔逊冲击新辉煌
斯诺克

雷佩凡斯诺克世锦赛惊天逆转,勇战威尔逊冲击新辉煌

雷佩凡在斯诺克世锦赛中对战威尔逊,上演精彩逆转。

丁俊晖征战斯诺克巡回锦标赛 能否突破重围?
斯诺克

丁俊晖征战斯诺克巡回锦标赛 能否突破重围?

丁俊晖在斯诺克巡回锦标赛首轮遭遇卫冕冠军,他能否创造佳绩?

2025斯诺克世锦赛资格赛:中国选手表现抢眼,赵心童傅家俊携手晋级
斯诺克

2025斯诺克世锦赛资格赛:中国选手表现抢眼,赵心童傅家俊携手晋级

2025 斯诺克世锦赛资格赛,中国选手赵心童、傅家俊等表现出色,晋级在望。

梁文博与斯诺克:沉浮之路与警醒
斯诺克

梁文博与斯诺克:沉浮之路与警醒

梁文博在斯诺克领域的经历,包括假球案及球员的艰辛生活,引人深思

斯诺克世锦赛首轮:丁俊晖惊艳开局,范争一虽败犹荣
斯诺克

斯诺克世锦赛首轮:丁俊晖惊艳开局,范争一虽败犹荣

斯诺克世锦赛首轮,丁俊晖稳健开局,范争一遗憾止步,中国选手表现各异。

斯诺克世锦赛:奥沙利文上半场惊艳,3-1领先卡特
斯诺克

斯诺克世锦赛:奥沙利文上半场惊艳,3-1领先卡特

奥沙利文在斯诺克世锦赛首轮上半场表现出色,3-1领先卡特

斯诺克英国公开赛:白雨露冲击赛季第二冠
斯诺克

斯诺克英国公开赛:白雨露冲击赛季第二冠

斯诺克英国公开赛,白雨露领衔四位中国选手晋级八强,冲击冠军

墨菲力推斯诺克规则变革,聚焦白球与球员如厕问题
斯诺克

墨菲力推斯诺克规则变革,聚焦白球与球员如厕问题

墨菲对斯诺克规则提出多项建议,包括白球和球员如厕现象

丁俊晖破“魔咒”,勇闯斯诺克巡回锦标赛四强
斯诺克

丁俊晖破“魔咒”,勇闯斯诺克巡回锦标赛四强

丁俊晖10-5击败世界第二的凯伦·威尔逊,晋级四强,半决赛将战塞尔比

奥沙利文能否在世锦赛再创辉煌?
斯诺克

奥沙利文能否在世锦赛再创辉煌?

前世界冠军认为奥沙利文是世锦赛夺冠热门,但其参赛成谜

斯诺克临时世界排名风云变幻
斯诺克

斯诺克临时世界排名风云变幻

2025 年斯诺克临时世界排名公布,选手排名变动,特鲁姆普稳居榜首

Lo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