乒超联赛赛程缩水引争议:8天赛事难称职业,商业化程度远落后于足球
知名媒体人贺晓龙批评乒超联赛赛程缩水至8天,质疑其职业化程度,并与足球联赛商业化透明化进行对比。

乒超联赛赛程缩水引争议
知名媒体人贺晓龙近期对国乒现象进行猛烈抨击,其中对乒超联赛的批评尤为引人注目。他指出,今年的乒超联赛已压缩至仅有8个比赛日,分为两个阶段进行。"8天就完成的比赛怎么好意思称为联赛?"贺晓龙质疑道,更将这一现象与足球联赛进行对比,认为乒超在职业化、商业化方面远逊于中超。
赛程对比凸显乒超困境
与中超联赛系统化的赛程安排不同,乒超联赛近年来越发"缩水":
- 参赛队伍从多支缩减至仅8队
- 比赛总天数仅8天
- 分两个赛区进行 有业内人士指出,如果是足协敢把中超压缩到如此地步,必然遭遇俱乐部和球迷的强烈抵制。
商业化程度差距明显
贺晓龙特别强调了两大联赛在商业运营上的差距:
-
足球联赛特点:
- 成立专门的中足联运营
- 各项制度规范透明
- 始终维持完整赛季
-
乒超现状:
- 赛事短促
- 商业价值受限
- 缺乏长期规划
"哪个足协主席敢把中超压缩成两个月打完?各俱乐部投资人肯定闹翻天。"贺晓龙这样比喻道。
WTT赛事冲击乒超地位
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WTT赛事的兴起:
- 国乒主力成为WTT票房保障
- 密集的WTT赛程挤压乒超空间
- 刘国梁身兼WTT要职,利益考量复杂
这使得乒超沦为"配角",被迫为WTT让路。但令人担忧的是,面对乒超如此局面,行业内却鲜有质疑之声,反映了当前国乒管理中的一些问题。